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驼背」的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不够精神,每天都很累的样子……
而对于「驼背」的人可能的烦恼就是,说出自己真实的身高,永远没人信……这些都是体态问题,其实驼背不仅不好看,时间长了还影响健康。
驼背,变丑只是最“轻”的惩罚,驼背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变形,往往是由于背部肌肉太弱、松弛无力,导致胸椎后突,引起体态改变。驼背往往还伴随着弯腰,这两个姿势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变“胖”
日本整形医师吉田圭吾表示,脸部的肌肉与后脑勺、颈部、后背的肌肉都是相连的。若坐着时常驼背,脸部肌肉也会随之松弛,还会使代谢下降,脂肪堆积,长出双下巴。驼背时,后背蜷缩起来,肩膀向前伸,导致腹部肌肉松弛,更容易聚集脂肪,长出“小肚子”。
2、心跳加快、心慌
正常人胸廓中心的高度约20~25厘米,驼背后会减少3~5厘米,且会出现胸骨下陷,使心脏在胸骨的挤压下不能充分扩张,排血量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心跳就要更快,心慌随之而来。
3、心肺功能受损
随着胸廓变形、胸腔容积缩小,呼吸的活动幅度受到限制,影响肺活量和呼吸的通气量,会使老人运动能力大大下降,限制其活动强度、频率。
4、脊椎变形
驼背除了影响“视觉效果”,让人看起来身高降低、显老,还会引起疼痛。驼背易导致脊椎畸形,压迫神经,引起下背疼痛。
5、便秘
驼背会影响消化,因腹腔容量变化,易引起便秘。严重的驼背还可能引起内脏移位,影响血液循环。
6、颈肩、背部、胸骨部疼痛
驼背后,头颈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脊柱后凸,腰背肌受到牵拉,易发生劳损。因此,当人坐、站时间稍长,就会感到背部甚至腰腿酸痛。
7、头晕和手臂麻痛
这与颈椎曲度变小,严重时压迫穿行于颈椎之间的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
两种驼背很危险
引起驼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年龄增长
年龄增长会导致脊柱退化和椎体骨质改变,使脊柱向前弯曲。
2、背部肌肉力量和弹性下降
体内的性激素影响着肌肉的力量弹性,更年期以后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的强度和弹性均变差。当背部肌肉松弛,没办法向后牵拉时,脊柱整体向前弯曲,人就逐渐驼背、变矮,长期如此甚至可发展为严重的脊柱前倾弯曲。
3、骨质疏松
女性停经后激素分泌减少,钙流失增加,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相比同龄男性,中老年女性更易驼背。
4、穿高跟鞋
有些女性因为穿高跟鞋重心前移,走路的时候有含胸的习惯,这也会导致驼背。此外,长期不良的睡姿、坐姿也会引起驼背。
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腰逐渐变弯,背也慢慢变驼,其实中老年人的驼背并非正常,可能是疾病征兆:
帕金森前兆
帕金森病会让老人出现弯腰驼背、关节僵硬、肢体麻木等症状,由于人们对帕金森病认识不够,造成很多老人未能在早期及时就诊和接受治疗,错过治疗时机,因此,一旦出现弯腰驼背等症状,最好尽早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家人平时也要细心观察老人的情况。帕金森病可能表现为:
●坐着或行走时驼背严重,平卧时完全消失;
●行走时常伴有小碎步,或者越走越快,向前冲,停不下来;
●转身时需要走几步才能转过来;
●走路时一只脚像黏在地上一样,抬脚高低不一致,摆臂动作不自然等。
日常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如穿衣、系纽扣或鞋带时动作笨拙等。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还有一些前驱症状,如嗅觉减退,夜间恶梦惊醒,或在床上拳打脚踢,甚至坠床。
骨松引起的驼背
骨质疏松是“无声杀手”。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无任何不适,人们感觉不到骨质的慢慢流失;较重者常常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呈弥漫性,没有固定的部位,劳累后加重,亦常常被忽视。
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之一: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采取积极的预治措施,可以避免骨质疏松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