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多了,站久了,早起一下床……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常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主要以单足或双足跟部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为主要特征,劳累或运动后可加重,甚至出现跛行。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45岁~60岁发病最多,肥胖者多见,临床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有些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出现反复,时轻时重,常常拖延治疗。
严格来说,足跟痛仅是一种症状表现,造成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足底筋膜炎、根骨骨刺、跟骨后滑囊炎、跟腱炎、高弓足、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劳损、外伤等。因此,同样是足跟痛,每个人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积极检查治疗,以免带来更为严重的健康危害。
1.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慢性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
3.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4.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5.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
6.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7.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8.足弓结构发育异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9.跟腱炎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10、类风湿关节炎:
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病,受到炎症刺激,会使患者出现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症状。
11、痛风:
因为高尿酸血症导致关节出现疼痛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出现的痛风情况比较严重,还会在关节部位形成痛风石,从而刺激周围组织以及神经,出现疼痛、关节障碍等多种症状。
足跟痛的治疗
足跟痛的治疗要遵循对症治疗原则,在明确诊断病情病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可通过药物、按摩、针灸、冲击波、电疗、激光、封闭、小针刀等保守疗法及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及消除症状,恢复健康。
骨伤科作为医院的龙头科室,经营面积近4000余平方米。科室组建有以医院创始人、骨伤科专家赵永林院长领衔的骨伤专家团队,科室现有医、护、技人才50余人。科室以赵永林院长研创出的绿色无创“整脊理筋平衡疗法”脊柱病疗法为核心竞争力,以大重量牵引、各式针灸、滞动针、小微针刀、中药内服外敷、四维脊柱侧弯矫正系统、高新科技理疗、PT康复治疗等非手术中西医疗法为支撑,以椎间孔镜、射频消融、低温等离子消融、超氧消融、关节腔注射等骨科微创手术技术为延伸的专业化骨伤医学诊疗技术体系。尤其在脊柱病、颈腰椎病、脊柱侧弯、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等各种骨伤疾病诊疗方面优势独特,受到众多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枣园路29号院1号楼(天键广场西段)
1990年分配到北京红星医院(国家体委科研所整体治疗住院部,现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师从国内骨伤科…
师从于老一辈丰盛骨伤科知名专家张家骐。擅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骨伤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擅长脊柱、关节及各类复杂、疑难骨科疾病的诊疗,开展各类骨科手术近万例,技术精湛。尤其擅长治疗各型颈椎…
本科学历,北京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骨病临床工作45年余;擅长诊…
本科学历,毕业于吉林医学院临床专业。先后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市仁和医院任骨科专家、科主任等…
总结形成了针刀-手法-康复锻练三维疗法和物理治疗-注射治疗-微创手术三阶梯疼痛治疗方案,治疗颈椎病、…